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簡稱“鏈博會”)近日在北京舉辦。為推動全球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聚焦新質生產力,本屆鏈博會首次增設先進制造鏈展區。近70家中外知名的企業展示該領域從前端研發設計、新材料運用、關鍵零部件及加工,到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的全產業鏈過程,展現先進制造業在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方面的關鍵作用。
在先進制造鏈展區里,西門子“AI迷你調酒工廠”前人頭攢動,都在等待機械臂調制雞尾酒。咖啡、調酒機器人算不上稀奇,而這款AI調酒機器的亮點在于結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軟件和硬件之間架起“橋梁”。“有了這個平臺,做軟件開發的人也能簡單操控硬件,讓機械臂聯動起來。”展臺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中國鐵建、德國克諾爾、中國中車等中外企業也攜手亮相,共同展示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中外企業的深度合作,完整勾勒出軌道交通產業的全景圖。
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孫永才在先進制造主題活動中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數智化轉型。中國中車致力打造數字驅動企業,基于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大力推動融合化創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北斗導航、無人駕駛、5G通信等先進技術,加快產品迭代升級。”
在先進制造主題活動中,參展的企業還展開聯動,共同發起《共創綠色低碳工業新時代——先進制造鏈參展企業聯合倡議》。倡議旨在借助鏈博會平臺,助力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與跨界合作,共同推動制造業向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上海證券報采訪發現,在霍尼韋爾展臺,以沙盤形式呈現了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SAF)解決方案,適用于包括地溝油、藻油、廢棄脂肪等在內的各類廣泛的可再生原料,由此制成的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能夠直接替代傳統燃料,不需要改變飛機技術或燃料基礎設施。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說:“希望在鏈博會上與合作伙伴進行技術交流,探討合作機會,共同構建低碳、靈活、強韌的供應鏈體系,賦能中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未來產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和進步,也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軍企業及“隱形冠軍”企業,在鏈博會上“秀”出了前沿賽道上的硬實力,呈現面向未來的勃勃生機。比如剛剛加入低空經濟“國家隊”的中國通號,借助一面觸摸屏,首次展示低空經濟“三業一態”的未來產業格局。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新型工業化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將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穩健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余鋒說。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