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是有利于反彈的窗口。反彈波段中的三個判斷:1. 短期是政策布局可以作為主要矛盾的最后階段,國內完成政策布局,驗證期自然開始,彼時風險偏好可能再受抑制。2. 短期行情還只是反彈。繼續提示,這個時代真正的牛市邏輯,更可能來自于中美對弈中,中國主動作為的破局點。3. 反彈與交易性資金活躍同步,主題活躍、小盤成長風格占優的特征不變。
市場從集中反映國內政策轉向 + 呵護資本市場的單邊影響,轉向反映美國加碼貿易摩擦vs.中國寬財政應對的相對力量。這使得總體風險偏好受抑制,市場調整。短期調整兌現后,A 股動量效應已收縮至相對低位,市場預期錨定趨于客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的時間窗口,仍有利于做反彈;同時,這個反彈是提前搶跑的,依然由交易性資金活躍主導。
短期反彈行情已經展開,對于這波反彈行情,我們提示三個判斷:
1. 短期是政策布局可以作為主要矛盾的最后階段。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政策進一步加碼的期待,仍是反彈行情最好的掩護。而在我們看來,即便國內政策加碼驗證,市場也很難僅基于國內政策布局,發酵經濟向上有彈性的樂觀預期。這是因為,一方面,在美國貿易摩擦的邊界確認前,后續仍有更嚴重貿易摩擦的擔憂就揮之不去;另一方面,國內政策執行情況和效果,還是需要觀察驗證的。所以一旦國內政策完成布局,政策效果驗證期自然開啟,風險偏好可能再受抑制。
2. 我們認為短期行情只是反彈。特朗普2.0,關稅加征由低到高,正在形成一致預期。短期即便小幅加稅,只要進一步加征關稅的預期猶在,搶出口就會持續,后續經濟下行擔憂不易消散。潛在貿易摩擦對A 股營收的影響可能有限,但對利潤的拖累會放大,使基本面趨勢投資受限。
3. 反彈的結構演繹形式可能還是“順周期搭臺,成長唱戲”。現階段A 股最重要的順周期資產是核心消費。財政發力預期下,短期股價可能有彈性。但交易性資金活躍度更高,仍是反彈邊際交易資金。這對應主題活躍,小盤成長風格占優仍是核心市場特征。“小切大”可能只有脈沖式行情,空間和持續性都存疑。
二、中期結構推薦方向不變:國內景氣拐點關注,新能源(供給壓力緩和進程快)、科創(25年創投市場拐點,一二級聯動機會增加)。短期海外資產對特朗普交易定價趨于充分,港股反彈會更有彈性。中期繼續看好港股互聯網(基本面拐點已確立的核心資產)。短期,主題投資依然活躍,關注特斯拉機器人、數字經濟、谷子經濟等近期新主題方向。維持跨年行情偏弱的判斷,彼時穩定資本市場預期力量再發力,A500 可能有超額收益。
中期結構推薦的核心思路仍是2025 年景氣拐點,重點關注:1. 新能源(2025 年供給壓力緩和線索最清晰的方向),以供給去化最快的新能車動力電池為核心,向其他新能源,乃至泛制造業擴散。2. 2025 年創投融資規模觸底回升已成大概率。截止24Q3 創投一級市場仍在加速出清,計算機、傳媒,醫藥生物,先進制造的并購重組定價已處于歷史相對低位。二級市場熱度回暖,創投一級市場同步啟動,并購重組案件數已在上行,科創拐點已在驗證。3. 短期海外資產對特朗普交易定價趨于充分,過度定價的糾偏,是港股相對A 股額外的反彈邏輯。這一次港股在反彈中可能更有彈性。我們繼續推薦,港股互聯網是政策和景氣雙拐點已兌現的核心資產。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衰退超預期,國內經濟復蘇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