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商報
雙向波動愈發明顯的人民幣匯率,連日來牽動市場的目光。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4年12月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1879元。
12月3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貶破7.31,創下去年11月以來新低,截至收盤,報于7.2998。當天,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貶破7.29,并一度逼近7.3關口,截至收盤,報于7.2870。12月4日,人民幣匯率在經歷了前一日的承壓下挫之后迎來明顯反彈。其中,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升值近200點,幾乎收復前一日全部失地。截至當日17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分別報7.2733和7.2855。
人民幣的連續回落,首先對應的是國際市場的“逆風”。光大證券(維權)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貶是對強美元、資本流向、關稅預期的綜合反映。據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透露,當前人民幣貶值,主要由短期的交易情緒驅動,但這種交易情緒會迅速降溫。畢竟,影響人民幣匯率中長期走勢的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國經濟基本面是否持續向好。
當前,處于強美元沖擊之下的人民幣正在面臨被動調整。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受“特朗普交易”影響,疊加市場對歐洲央行大幅降息預期升溫等因素,美元指數近日快速沖高,這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帶來貶值壓力。以歐元為例,歐元兌美元匯率11月以來下跌近3.5%。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人民幣在對美元被動走弱的同時,對一攬子貨幣依然維持強勢。近期,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維持在100上方,反映人民幣匯率整體走勢穩定,人民幣仍是強勢貨幣。
人民幣匯率走勢,更深切地呼應著貨幣市場的變化。近期利率的下行,也被視作牽引人民幣匯率回落的導火索之一。12月2日,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歷史性跌破2%,創2002年以來新低。這也帶動中美利差倒掛繼續加深。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10年期中國國債與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差為-216個基點,而9月末這一數值為-166個基點。高瑞東稱,如果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跌破2%后繼續加速向下,那么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
不過,市場需要正視的是,左右匯率走勢的因素雖然是多元的,但是決定一國貨幣走勢的根本因素還是“內因”。這也就意味著,當前人民幣的大幅快速下跌走勢是不可持續的。
11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負責人劉曄表示,匯率影響因素是多元的。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平穩,外匯交易者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理性,市場韌性顯著增強,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明顯改善市場預期,經濟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增強等,這是當前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的根本支撐因素。
“接下來國內一攬子增量政策在穩增長、穩樓市方面的具體效果,將是決定人民幣匯率強度的關鍵。”王青表示,預計伴隨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動能改善,以及宏觀政策在提振內需、引導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方面仍有較大空間,后期人民幣將獲得更為有力的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在人民幣匯率貶向7.3關口之際,國內外貿企業逢高結匯操作增加正成為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的“新力量”。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透露,12月3日在岸人民幣匯率逼近7.3之際,迅速結匯的外貿企業明顯增加。據悉,不少外貿企業此前積壓了較高的結匯需求,于是紛紛釋放結匯需求,有善于遠期外匯掉期交易鎖匯操作的外貿企業甚至還做起“近期結匯、遠期購匯”的生意。
目前,海外投資機構認為,一旦離岸人民幣匯率快速貶破7.2至7.3,我國相關部門啟動“穩匯率”舉措的節奏或將相應加快。也有券商機構稱,中國人民銀行“穩匯率”意圖已明顯增強。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2018年至2019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11.5%,抵消約2/3的關稅漲幅。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或更傾向于溫和的匯率貶值以抵消部分關稅影響。有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若人民幣匯率繼續貶值,企業“逢高結匯”意愿將水漲船高,為人民幣匯率在一個合理均衡區間企穩、雙向波動提供更強的支撐。
對于匯率波動,劉曄說:“我們認為匯率影響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事件等。受各國經濟形勢走勢分化、地緣政治變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等各種因素影響,未來人民幣匯率可能會保持雙向波動態勢。(王怡菲)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中國商報綜合自上海證券報、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