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據央視新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
“這句話是此次會議的一個重要看點。其實已經在探索了。”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中央銀行調節銀行業市場,比如降準降息;直接參與外匯市場,比如購進外匯儲備;也參與國債的交易,只是規模較小。未來可能要加大對整個資本市場的參與和調節程度,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連平強調,未來央行或將進一步創新政策工具,在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的功能上逐步做到對金融領域的全覆蓋。“這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和債市都是一個重大的積極信號,也可以說是一個福音。未來,央行將創新相關工具,支持更多的長期資金進入股市,支持股市長期保持良好的發展狀態,更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這對投資者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
今年8月30日,人民銀行發布國債買賣業務1號公告。截至目前,8月、9月、10月、11月,人民銀行共開展了四次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每月凈買入債券面值分別為1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
9月,央行基于市場化原則又創設了兩項新的金融工具,一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二是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助力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年金融街論壇上曾表示,“這兩項工具體現了中央銀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
金融市場高度敏感,會對各種政策和因素變化迅速作出反應和定價。潘功勝在上述論壇上同時指出,中央銀行需要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觀察、評估金融市場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阻斷或弱化金融市場風險累積。
連平預計,債券市場方面,接下來國債的交易量會進一步擴大。中央銀行目前所擁有的資產中,國債比例只有5%不到,未來會持續上升。通過增加持有國債、交易國債來調節流動性,影響市場利率,更好地發揮功能。
他認為,從宏觀審慎角度來說,這對整個貨幣政策要求達到利率水平比較合理、物價平穩合理等方面來說很有必要。而在金融穩定方面,目前對于股票市場的調節以及房地產市場所采取的增發地方專項債、回購土地、回購新商品房等都屬于金融穩定功能的具體表現。未來央行或將進一步創新政策工具,在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的功能上逐步做到對金融領域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