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妍
股票型基金自購力度不斷加大、次新基金加快建倉節奏、“老基金”提升權益倉位,更多新基金將于12月中下旬集中發售……臨近年末,公募基金正在加大權益布局力度。
公募基金正在入場。Choice數據顯示,近三個月(9月12日至12月12日)成立的新基金共計募集資金2898.03億元,股票型基金募集規模占一半以上。
在上述次新股票型基金中,成立以來收益在1%以上的基金達到145只,數量過半,多數基金在快速建倉。截至12月11日,27只產品收益超過5%(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表現最好的產品收益達到51%。
以部分新成立的ETF為例,11月25日,華寶中證800紅利低波動ETF成立,11月26日其股票投資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已達到20%;11月21日成立的鵬華中證A500ETF,到11月25日,股票倉位已經占基金總資產的38.91%。
不僅次新股票型基金成立后較快建倉,“老基金”也提高了權益倉位。據天風證券測算,上周(12月2日至6日)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8.66%,環比估計值上升0.1個百分點。
更多新資金在“排隊入場”。Choice數據顯示,年底前,有20余只基金即將啟動發售,且八成是權益類基金,華夏、富國、博時、景順長城等均有產品等待發行。
同時,基金自購力度不斷加大。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凈申購額已經達到28.94億元,較去年全年增長28%。近日,興證全球、國泰、博時、浙商等基金公司均公告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
從近一個月基金調研來看,基金還加快了“翻石頭”的力度,試圖找到更優質的標的以應對年末市場變化。數據顯示,577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公募基金的調研,調研次數達到4412次。
興業上證180ETF擬任基金經理張詩悅認為,在增量政策持續釋放下,市場情緒有望更加樂觀,且2025年A股的盈利有望好于2024年,對照其他各大類資產,股市的吸引力相對更高。
國聯安基金首席投資官魏東認為,2025年或將是一個新的經濟周期起點,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較好的投資收益。魏東主要看好三個投資方向:一是安全發展相關領域;二是消費領域,包括地產、居民消費;三是供給側改革相關領域,如新能源、風電、光伏、鋰電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