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徐嘉彤】12月14日,以“合作前行:中國與世界的價值共鳴”為主題的2025環球時報年會在北京舉行。在“破解全球安全赤字:熱點與方案”議題討論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卓越院士、前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在視頻演講中表示,西方必須適應一個多文明、多極、多邊的世界。
馬凱碩說,我們今天的世界動蕩不安,根本原因是世界正在經歷三個根本性結構變化——多文明、多極、多邊。多文明的世界是我們擺脫西方主宰世界歷史時代的自然結果,我們看到許多其他文明的回歸,特別是亞洲的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的回歸和發展,但美國無法阻止這樣一個古老、堅韌、強大的文明的回歸。
多極化是因為許多新的力量正在出現。馬凱碩認為,俄羅斯是世界大國之一,西方必須明白,世界上85%的人口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在尊重國際法的同時,必須考慮俄羅斯的合理安全利益。
此外,世界正變得更加多邊化。冷戰結束后,聯合國不斷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達成“兩國方案”。西方本有機會建立永久的“兩國方案”,但它沒有這樣做,卻讓問題發展得更快、更嚴重,因此在某些時候,問題終將爆發。
馬凱碩認為,面對這些沖突,我們必須找到彌合分歧的方法和途徑。他很高興中國采取了一些措施,試圖通過組織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會議、在北京組織巴勒斯坦派別會議來改善中東局勢。他認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可以在這方面采取更多行動,說服西方接受這樣一個事實:西方必須適應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多文明、多極和多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