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與2022年末的情形類似,當時從英偉達到C3.ai等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上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中的早期領導者開始顯現。”米克斯說。
量子計算概念股成為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匹“黑馬”。
根據FactSet數據,Rigetti Computing(RGTI)、D-Wave Quantum(QBTS)及IonQ(IONQ)在三個月內分別上漲843%、455%和398%。與此同時,與量子計算和機器學習相關的Defiance Quantum ETF(QTUM)也上漲超30%。
推動這一輪漲勢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投資者對量子計算作為“科技行業下一個風口”的期待。美國散戶在社交媒體上掀起討論熱潮,Reddit社區中頻現對量子技術潛力的分析和炒作。盈透證券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索斯尼克(Steve Sosnick)直言,這一現象是散戶投機科技題材的一次“經典案例”,與AI熱潮如出一轍。
然而,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盡管量子計算與AI可能在未來產生協同效應,量子計算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依舊遙遠,這意味著當前炒作背后潛藏著高風險。投資公司Harvest Portfolio Management聯合首席投資官保羅·米克斯(Paul Meek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要被近期的市場熱情所迷惑。他認為,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可能還需數年才能實現。
“這種情況與2022年末的情形類似,當時從英偉達到C3.ai等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上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業中的早期領導者開始顯現。”米克斯說,“我更關注可盈利的實際應用案例。雖然技術進步令人振奮,但僅憑這些消息,我不會對任何公司的估值寄予過高期望。”
資本競逐
12月10日,谷歌宣布在量子芯片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成為推動市場情緒的催化劑。根據《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谷歌新型量子芯片“Willow”通過添加量子比特,顯著提升了糾錯能力。這一進展被視為量子計算邁向商業化的重要里程碑。
這一消息推動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單日上漲5.6%,市值增長近1200億美元。同日,Rigetti宣布其量子計算技術取得突破,股價飆升45%,次日再漲13.7%。
隨著量子計算逐漸成為科技行業的重點,巨頭公司正在加速布局。今年11月,亞馬遜AWS宣布推出量子計算咨詢服務,IBM和微軟等公司也在持續加大相關投入。
散戶投資者的熱情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狂熱。Reddit等平臺上的用戶熱衷將量子計算與AI進行比較,甚至將其視為下一輪科技革命的“接力棒”。
高風險
與AI已經進入成熟期不同,量子計算目前仍處于技術探索和概念驗證階段,其商業化時間表的不確定性顯然更高。
從技術層面來看,量子比特的不穩定性仍是亟待解決的核心難題。盡管谷歌的糾錯能力提升被視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量子計算的廣泛應用仍需克服量子比特擴展導致的高錯誤率問題。此外,如何實現量子計算技術的低成本、高效率生產,也是工程師們需要攻克的重要關卡。
商業化路徑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面臨風險。瑞穗證券分析師丹尼爾·奧雷根(Daniel O’Regan)認為,許多量子計算概念股依賴“講故事”來吸引資本,但其基本面數據難以支撐當前的高估值。以IonQ為例,這家被視為最具潛力的小型量子計算公司,預計2024年營收僅為4140萬美元,遠不足以匹配其當前市值。
同時,小型量子計算公司還面臨科技巨頭的競爭壓力。Alphabet、IBM和亞馬遜等公司已在量子計算領域投入巨資,形成了顯著的技術與市場優勢。
盡管部分小型公司可能通過技術創新找到自身定位,但更多企業被認為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被收購或淘汰,在這種背景下,小型公司的估值波動加劇了投資風險。
量子計算市場的另一個隱憂是過度炒作可能引發泡沫。
奧雷根認為,高空頭頭寸使這些小型股易受軋空效應影響,導致股價飆升。然而,散戶投資者可能對量子計算技術路徑的不確定性缺乏深刻認知,進一步增加了短期交易的投機性。
盡管如此,一些投資者依然看好量子計算在藥物研發、加密技術等高價值領域的潛在應用。其顛覆性能力被認為可能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一旦關鍵技術瓶頸得以突破,包括量子比特的穩定性與糾錯能力,量子計算的商業化前景將十分廣闊。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內部已開始為應對潛在技術沖擊做準備。例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已發布后量子加密標準,以應對未來量子計算可能對密碼學帶來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