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4年會
12月22日金融一線消息,國民財富發展研究合作平臺 “AI+金融”峰會今日在北京召開。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強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
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楊強表示,我們一開始專家系統也好,符號主義也好,都是想人類把知識賦予機器,就像一個老師想把知識賦予學生一樣。但是40年的歷程告訴我們,這個過程并不簡單,而且是不可能的。最后發現有一個可能性,通過一個我們也懂的語言,機器也懂的語言做一個中間的橋梁,這個語言是什么?就是數據,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思維來產生數據,機器可以拿這個數據產生機器的智能。所以數據是一個能夠溝通的語言。
他指出,人類在使用大模型的時候,會暴露隱私,尤其是在金融業。我們大模型在使用到一個企業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這個企業的內部數據。在云端的大模型是沒有辦法直接應用到這樣的數據,它也沒有辦法通過這些本地數據來增強訓練,所以這種隱私保護到現在在大模型里面是一個關鍵問題。
對此,他進一步闡釋道:“我們在金融界有很多需求,并不是一個機構的數據就夠了,我們往往需要把不同機構的數據合并起來,但是合并的時候,又有這樣的顧慮,就是隱私安全。所以我們現在致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讓大模型能落地到私域的機構,能夠在本地建立一個小模型,能夠通過各種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這里所說的聯邦學習和遷移學習,能夠把大型的通用能力賦予到小模型,能夠讓小模型的專業能力教會大模型,這種叫作Teacher -Student Model,就是老師和學生的模型,這里要用到很多的人工智能具體的技術,包括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遷移學習。還有學生小組的模型,叫聯邦學習。有了這些能力,又有了模擬和生成數據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去訓練具身智能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