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近日,如祺出行在廣州南沙上線車內無安全員的Robotaxi服務,成為全國首家開展“全無人”Robotaxi商業化示范運營的出行平臺。
此次上新的如祺出行無人Robotaxi,由如祺出行定制的新一代Robotaxi車型——廣汽豐田賽那Autono-Maas(S-AM)提供服務。該款Robotaxi搭載了小馬智行第六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已取得在廣州南沙區全域開放測試道路(高快速路除外)開展無人商業化試點(示范運營)活動資質,正式開啟收費服務。
這一案例體現了Robotaxi目前的常規生態,即由自動駕駛公司提供技術、車企提供車輛、出行平臺負責運營,三者形成一個商業閉環。
相對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疊加持續提升的技術成熟度與不斷加強的政策支持力度,讓Robotaxi逐漸在市場上打開局面,相關企業在2024年爭相IPO,成為這一趨勢的最佳寫照。
相比之下,網約車市場經過10余年發展,已經連續多年處于飽和狀態,合規、運力爭奪、下沉、品質化,成為網約車市場2024年的幾大關鍵詞。
Robotaxi行業加速發展,網約車市場整頓優化,二者盡管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但競爭關系已經出現。如何讓二者之間的關系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共同為共享出行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值得移動出行市場思考的問題。
Robotaxi行業:加速商業化 掀起上市潮
技術、政策、商業化,一直是推動Robotaxi市場走向成熟的“鐵三角”。2024年,這三個領域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技術層面,行業頭部企業在2024年轉向端到端模型,用AI模型解決除控制外的大部分自動駕駛任務,提升了系統對復雜交通環境的適應性和決策的靈活性,標志著軟件方面的一個重要進步。硬件方面的成本下降明顯,頭部玩家蘿卜快跑發布的第六代車型在傳感器數量增加的前提下,實現整車成本下降60%,達到20.46萬元。盡管與市面上的大多數網約車在購置成本上仍有較大的差距,但已向市場注入了更多信心。
政策層面,國內Robotaxi相關政策不斷完善,逐漸建立起從準許上路到全無人商業運營的政策體系。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50多個省市出臺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配套文件,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3.2萬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
技術提升、成本下降與政策開放,推動行業逐漸從示范運營走向商業化階段,目前已經看到了實現盈利的曙光。2014年年中,蘿卜快跑表示,年底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年實現全面盈利。市場表現方面,2024年三季度,蘿卜快跑訂單接近100萬單,顯示出Robotaxi服務規模快速增長?。同期,小馬智行的Robotaxi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22.2%。
商業運營端的良好表現為自動駕駛公司在資本市場贏得了更高估值,從而推動行業內的相關企業在2024年掀起上市浪潮:速騰聚創、如祺出行、地平線、黑芝麻智能、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企業成功上市,福瑞泰克、佑駕創新、希迪智駕、Momenta、縱目科技等7家公司緊隨其后,進入沖刺上市階段。
11月,小馬智行登陸納斯達克,募資4.52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的IPO。此前的10月,文遠知行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兩家Robotaxi企業相繼在美上市,傳遞出資本市場看好自動駕駛前景的積極信號。
行業預測,2025年,Robotaxi市場的上市浪潮將繼續。與此同時,Robotaxi市場即將依托多種場景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蘑菇車聯方面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高階自動駕駛技術預計在2025年到2030年實現大規模商業化,Robotaxi正進入商業化2.0階段,市場滲透率逐步提升。
網約車市場:競爭加劇 監管趨嚴
相較于Robotaxi市場的熱鬧景象,網約車市場在2024年較為平靜,沒有出現像前幾年那樣的激烈價格戰。合規、運力爭奪、下沉、細分市場、品質化,成為網約車行業2024年的幾大關鍵詞。尤其是隨著行業運力飽和,網約車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2024年,網約車市場運力明顯增長,司機數量和車輛數量均有所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網約車駕駛員證達到748.3萬本,車輛運輸證達到320.6萬本,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8.1%和18.5%?。這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的風險加劇,司機收入下降,接單難度增加?。
國內某頭部網約車平臺人士近期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他們今年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處理司機抱怨、安撫司機情緒上。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網約車平臺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以滿足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例如,滴滴推出了包車業務,上線了寵物專車服務;曹操出行解決了無障礙出行問題;T3出行完善了充電網絡?。?行業服務升級(品質化)與個性化服務涌現?(開發細分市場),以及向四五線城市拓展業務線等,成為網約車平臺爭奪運力的新方向。
2024年,網約車行業的另一大重要特點是監管趨嚴。今年,監管層對網約車行業的合規問題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監督。各地多次約談網約車及聚合平臺,嚴厲打擊不合規行為和非法營運,規范算法與抽成機制,保障乘客權益?。例如,重慶設立了首個線下投訴點,滴滴、高德等四大平臺入駐,直接面對司機服務瑕疵和乘客維權問題。?
對于2025年網約車市場將出現哪些新的變化,上述網約車行業人士表示:“明年方向不會變,還是這些趨勢的加劇。另外,如果說自動駕駛技術今年在網約車行業產生了萌芽,那明年就是繼續發展。”
T3出行CEO崔大勇提出:“伴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和車輛成本降低,未來3到5年,自動駕駛將會大規模落地,不僅重塑用戶的出行方式,也有望培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對于網約車平臺而言,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應對得當,可能成為改變棋局的關鍵。但對于更廣大的網約車司機來說,自動駕駛技術是絕對的競爭對手。網約車平臺作為市場運營方,還需兼顧社會就業與技術降本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