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CSC策略陳果團隊
核心要點
今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25年“兩新”政策補貼加碼發力態度明確,目前已安排近千億資金做好延續工作,“兩會”將進一步公布具體數額,結合內外部環境綜合判斷,我們認為補貼規模值得期待。以24年政策效果推演,以舊換新方面,我們預計消費電子將獲明顯需求增量,同時對汽車、家電補貼的延續甚至略有擴容也有望緩解投資者前期對于兩者需求前置的擔憂;設備更新方面,可重點關注政府+央國企主導的電子信息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等補貼增量,此外商用車及動力電池、農機的補貼范圍及金額擴容,也有望實現更好成效。
1
信息或事件
今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政策亮點包括:
1、加力推進設備更新,在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進一步將更新換代潛力大的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一并納入補貼范圍,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具體品類上:1)在國三排放標準基礎上,支持國四排放標準營運貨車報廢更新;2)增加田間作業檢測終端、植保無人機、糧食干燥機(烘干機)、色選機、磨粉機等6個農機種類的報廢更新補貼;3)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平均每輛車補貼額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4)提高采棉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單臺最高補貼額增加2萬元。
2、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增量為:1)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此前為國三以下);2)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的8類增加到2025年的12類,將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產品納入補貼范圍,且將每位消費者買空調產品最多補貼1件增加到3件;3)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
規模上看,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兩新”的資金總規模比24年(3000億)將有大幅增加,但具體數額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時向社會公布。目前,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先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續實施的銜接工作。
2
簡評
我們在24年11月報告《戰略性重視 “兩重”“兩新”投資機遇》中曾強調:“兩重兩新”是24年政策的一個亮點,預計其也是未來擴內需加碼的重要著力點;“兩新”支持范圍和規模有望再拓寬,預計以舊換新方面消費電子是可能增量,設備更新層面推動各領域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有望成為政策重點導向。
回顧24年,“兩新”政策成效顯著,尤其以舊換新補貼拉動效果明顯,據發改委,1500億補貼目前已使用完畢。就基本面而言,自24年下半年補貼資金來源進一步明確且補貼力度加碼以來,家電、汽車銷售自8月起明顯起量,同環比均顯著抬升,截至24年11月,據乘聯會,乘用車零售同比達+16.5%,新能源車零售同比高增+50.5%,而兩者上半年增速中樞則分別約-5%、+30%;據產業在線,空調銷量同比高增44.2%,而上半年增速中樞則約10%。我們測算,僅就限額以上家電、家具、汽車企業而言,約1500億以舊換新補貼拉動其8-11月零售額超趨勢的增量已約2000億,線性外推到12月有望共拉動超2500億。就市場表現看,24年申萬乘用車指數、白色家電指數年漲跌幅分別達30.5%、39.1%,而同期Wind全A、滬深300則分別為10.0%、14.7%。尤其基本面開始驗證后,8月乘用車、白電指數絕對收益維持韌性、相對收益明顯。
設備更新方面,據發改委,24年1500億補貼按項目分配,已全部下達地方。從效果看,一方面或因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另一方面中游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低位且現金流表現仍偏弱,從主要工業儀器設備產銷量等中觀指標看, 24年政策拉動彈性幅度弱于以舊換新,貨車、新能源客車、農機等品類銷量改善亦有限。但其中值得注意的亮點是,部分地方政府、央企主導的設備更新項目進展表現較佳,如電網投資、醫療設備招標意愿明顯修復等。
25年“兩新”政策補貼加碼發力態度明確,目前已安排近千億資金做好延續工作,“兩會”將公布具體數額,結合內外部環境綜合判斷,我們認為補貼規模值得期待。以24年政策效果推演,以舊換新方面,我們預計消費電子將獲明顯增量需求,同時對汽車、家電補貼的延續甚至略有擴容也有望緩解投資者前期對于兩者需求前置的擔憂;設備更新方面,可重點關注政府+央國企主導的電子信息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等補貼增量,此外商用車及動力電池、農機的補貼范圍及金額擴容,也有望實現更好成效。
風險分析
(1)內需支持政策效果低于預期。如果后續國內地產銷售、投資等數據遲遲難以恢復,通脹持續低迷,消費未出現明顯提振,企業盈利增速持續下滑,經濟復蘇最終證偽,那么整體市場走勢將會承壓,過于樂觀的定價預期將會面臨修正。
(2)股市拋壓超預期。A股快速拉升后又劇烈調整,前期入場的投資者可能止損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另外近期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規模也有所增長,導致股市拋壓上升。
?。?)地緣政治風險。如果中美關系管理不善,可能導致中美之間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領域的對抗加劇。同時俄烏沖突、中東問題等地緣熱點可能面臨惡化的風險,如果發生危機則可能對市場造成不利影響。
?。?)美股市場波動超預期。若美國經濟超預期惡化,或美聯儲寬松力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美股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屆時也將對國內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造成外溢影響。
說明:本報告源自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策略團隊所公開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