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由元保集團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編撰的《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報告》預測,未來5年互聯網保險的年均增速將穩定在15%—20%的區間,互聯網保險的總保費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過去十年,在監管積極引導和市場化機制的共同作用下,互聯網保險經歷了從粗放式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逐步蛻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23年十年間,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從290億元增加至4949億元,保持著年均超32%的高速增長。其中,2022年保險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首次突破10%,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報告》分別對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的互聯網保險(以下簡稱“互聯網財產險”、“互聯網人身險”)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
《報告》指出,2023年共有70余家財產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自2018年以來,互聯網財產險保費的增速波動較大,但整體保費規模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規模達到1210億元,同比增速5.5%。從保費結構上看,意健險占比提升,財產險主要險種均有增長。從渠道和保司格局上看,互聯網中介渠道貢獻大幅提升,市場集中度下降。2023年,眾安保險保費規模維持了近25%的較快增速,太保產險、陽光產險、華農保險排名均有所上升。
2023年共計57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自2019年以來增速呈現波動下降趨勢,但整體保費規模仍呈現上升的趨勢。2023 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達到3739億,同比增長2.8%。從保費結構上看,普通壽險占比大幅提升,分紅壽險大幅下降,兩者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從渠道和保司格局上看,中介渠道占90%以上,保司自營渠道增速較快,市場集中度上升。
《報告》重點對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互聯網意健險進行整合分析。規模增速層面,2022年互聯網意健險保費受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首次出現下降,降幅達到17.5%。2023年則恢復至兩位數的增速。分險種來看,醫療險在互聯網意健險中的占比接近七成,是主要增長的險種。此外,互聯網醫療意外險、失能保險和護理保險合計規模占比仍不足1%,銷售空間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