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隨著醫療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外商獨資醫院來了。
2024年年末,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印發《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推動醫療領域有序擴大開放,試點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引進國際高水平醫療資源,豐富國內醫療服務供給。
在政策的鼓勵下,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天津鵬瑞利醫院落地。據報道,該醫院春節后即將開門營業。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外商獨資醫院有望帶來醫療市場的“鲇魚效應”,也給“金融+醫療”融合場景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但鑒于外商獨資醫院的特點及在國內的發展時間較短,金融機構仍需要破解一系列難題和挑戰。
“金融+醫療”場景先行
即將開門營業的天津鵬瑞利醫院為2024年9月國家三部委發布《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來,首家獲批的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
在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落地的背后,“金融+醫療”場景也隨之拓展革新。
據悉,該醫院建設初期,天津銀行(01578.HK)為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采購、醫療專業裝修等方面產生的資金缺口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與此同時,該行深入了解醫院經營需求,優化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打造了“智慧醫療”服務場景、“智慧通”金融結算場景、“信用就醫”便民支付場景,推動形成“科技+金融+場景”融合數字金融服務生態,促進醫院信息化建設。
接下來,將有更多外商獨資醫院落地。例如,2025年1月2日,廣州市首家外商獨資醫院也已獲批。
“設立外商獨資醫院試點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不僅可以優化居民的醫療服務供給,還可以對各領域的開放發揮帶動作用?!北本┴敻还芾硇袠I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支持醫療領域擴大對外開放,金融可以重點關注外商獨資醫院的項目融資需求,針對外商獨資醫院的服務模式,對現有較為成熟的‘智慧醫療+場景化’金融服務進行優化。”
“由于外商獨資醫院引進的是國際高水平醫療資源,因此金融機構也需要為醫院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包括國際結算、外匯風險管理、國際保險等,以支持醫院的國際化運營?!敝袊鞘袑<抑菐煳瘑T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認為。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為,金融支持醫療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在場景拓展方面具有廣闊空間?!半S著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推進,金融機構可以為外商獨資醫院提供包括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在內的多樣化金融產品,滿足其設備購置、人才引進、技術更新等多方面的資金需求。同時,金融機構還可以與外資醫院在支付結算、供應鏈金融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此外,隨著醫療數據的交易正式出現,金融機構還可以探索基于醫療數據的金融創新,如開發醫療相關的信貸產品、保險產品等?!?/p>
挑戰與機遇并存
金融支持醫療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具有廣闊前景,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在中國銀行(601988.SH)上海市分行長三角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鵬看來,外商獨資醫院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有待進一步觀察?!盎谀壳皣鴥染歪t現狀,絕大多數患者會選擇公立醫院就診,外商獨資醫院能夠提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醫學技術、設備和服務,其服務對象主要是有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國內居民和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員,因此,市場大小、結構、穩定性有待機構落地后進一步觀察,以精準研判經營穩定性?!?/p>
武鵬分析認為,外商獨資醫院股東多元化經營比較普遍,比如有的涉足房地產,作為現金流較為充沛的醫院,有可能成為股東資金抽逃的“提款機”。“因此金融機構對其提供貸款時,需驗證貸款資金的真實用途是否與申請一致,并持續跟蹤資金用途及流向?!?/p>
“外商獨資醫院管理理念較為先進,管理模式、供應鏈結構、醫生和專家團隊的國際化程度更高,需要對銀行的智慧醫療系統進行升級才能適應其需求。另外,外商獨資醫院需要適應中國的法律和行政規范,金融服務跟進可能也需要進行磨合?!睏詈F奖硎?。
袁帥亦認為,對金融機構而言,對外商獨資醫院經營特點的理解、風險評估以及政策適應性等方面的掌握十分重要。“由于外資醫院在運營理念、管理模式、服務流程等方面與本土醫院存在差異,金融機構需要深入了解其經營特點,以便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同時,外資醫院面臨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也較為復雜,金融機構需要加強對相關風險的評估和管理,確保資金安全。此外,金融機構還需要關注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服務策略,以適應外資醫院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需求?!?/p>
此外,武鵬認為還須關注突發性醫療事故帶來的聲譽風險?!叭敉馍酞氋Y醫院爆發醫療事故輿情,將對醫院的聲譽和患者的信任造成嚴重影響,會直接導致醫院陷入經營困境?!?/p>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療健康領域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國際化等新特點,醫療領域也成為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熱點。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領域引資同比增長57.3%。
因此,金融支持醫療對外開放的空間也十分廣闊。武鵬表示,與常規醫院相比,外商獨資醫院除了結算、信貸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外,還涉及跨境資金支付結算、匯率避險、外籍員工代發薪等金融服務場景,商業銀行可圍繞醫院、醫療供應鏈企業、就醫人群三類客群,拓展多個“金融+醫療”場景。
“就外資醫院本身而言,金融機構一是可以為醫院投資款提供專屬跨境支付結算方案;二是為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設備采購等方面產生的資金缺口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三是為醫院提供匯率避險金融服務;四是為外籍管理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代發薪及配套個人金融服務,如開立境內賬戶、辦理外匯業務、購買理財等非居民綜合金融服務。就醫療供應鏈企業方面,金融機構可以為醫療供應鏈中不同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例如,為醫院上游藥品生產、銷售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訂單融資等服務,而針對下游分銷商,則可以提供存貨質押融資、保理等服務,提升醫院供應鏈的穩定性與效率。對就醫人群而言,金融機構還可以為患者提供醫療消費金融服務,為商業保險客戶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以及為患者提供信用就醫結算服務等。”武鵬說。
近年來,隨著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金融+醫療”在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養老金融等領域也具有巨大潛力,外商獨資醫院也有望迎來與國內機構的更多合作。袁帥表示:“金融機構可以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還可以結合養老服務需求,推出養老金融產品,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這些發力點將有助于推動‘金融+醫療’深度融合,促進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