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劉四紅)數字人民幣最新騙局引發官方關注。1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人民銀行上??偛堪l文提醒稱,近期,接到群眾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名義發布虛假公告,聲稱“投資數字人民幣100萬可返現104萬”“有償征集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員”等,欺騙公眾,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態的法定貨幣,與實物貨幣1:1兌換,不存在價格波動,也不存在炒作空間。人民銀行上??偛繌娬{,從未發布任何“投資數字人民幣返現”“有償征集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員”等公告,從未開辦“數字銀行”,從未組織登記或認購“數字資產”、投資“數字人民幣平臺”、發放“數字資產紅利”等,請有關單位、企業和廣大群眾提高警惕,加強甄別,謹防上當受騙。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隨著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推進,以“數字人民幣”為名的騙局多發,從騙局特征來看,一方面是“假發布”,詐騙分子冒用人民銀行相關部門名義發布虛假公告,造謠稱“數字人民幣平臺將下發數字資產紅利”等信息,通過電話、短信以及各種社交軟件發送信息,誘導用戶點擊非法鏈接或掃描二維碼,再進行資金充值,轉賬至詐騙分子控制的數字人民幣錢包。
另一方面則是“假推廣”,通過不法分子建立所謂的“學習群”,在群里宣傳關于數字人民幣的不實言論,誘導用戶通過共享屏幕、視頻等方式參與各種推廣活動,騙取用戶敏感信息,進而騙取錢財。
從騙局形式來看,數字人民幣騙局主要有四大陷阱,其中就包括借數字人民幣名義開展的“投資交易獲利”“共同富裕”“賬戶限期開放”等活動;以入會、入股、福利為誘餌邀請加入數字人民幣討論群組;在數字人民幣官方活動之外的App、網站填寫個人信息;電話、網站、手機應用提供的假冒數字人民幣App。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以虛假的數字人民幣優惠活動、保險、理財等為借口,誘騙受害者綁卡、存錢,進而盜取資金;利用數字人民幣賬戶為境外電信網絡詐騙、賭博等上游犯罪分子拆分轉移贓款,通過ATM數字人民幣兌換功能取現等方式‘洗白’非法資金等模式。”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講述道。
針對數字人民幣新型騙局背后的原因,王蓬博認為,其中在于公眾認知仍然不足,很多人對其功能、使用方式、推廣途徑等了解有限,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差進行欺騙,同時不法分子利用高額獲益的投資心理,以投資返現、推廣獲利等為誘餌,吸引人們上鉤。
談及后續治理,王蓬博建議,一方面可通過官方媒體、社交平臺、銀行網點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數字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正確使用方法和常見詐騙手段,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和防范意識。同時,金融機構和相關部門要完善數字人民幣交易的監測系統,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監測異常交易和行為,及時發現和阻斷詐騙活動。
人民銀行上??偛縿t提醒,公眾使用數字人民幣App請認準官方下載渠道:數字人民幣App是數字人民幣面向用戶的官方服務平臺,試點地區用戶可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數字人民幣”,或登錄網址www.pbcdci.cn,下載并注冊數字人民幣App。
此外,消費者還要記住,不要下載仿冒App、訪問仿冒網站;不要輕易加入以數字人民幣為名義的討論群組;不要在非官方App內輕易填寫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將手機借給他人使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來電顯示號碼;不要加入打著數字人民幣旗號的ICO(代幣發行融資)傳銷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