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種無形資產可以作為質押物申請銀行貸款了—— 這一次是商業秘密。
近期,湖北嘉齊揚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商業秘密作為質押物,獲得交通銀行硚口支行120萬元貸款,成為武漢首筆以商業秘密作為質押進行的貸款。
近年來,銀行加速在抵、質押物方面開拓創新,從傳統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擴展到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作為質押物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從在庫糧食擴展到農機農具、地上種植物甚至是活體生物資源等更廣泛的動產范疇。
“其實還是要看貸款主體資質”,一名資深銀行公司金融部人士告訴記者。
商業秘密也可作為質押品
近兩年,深圳、浙江、湖北等地陸續出臺了有關商業秘密保護管理與服務的地方標準,以“商業秘密”作為質押融資的案例開始出現,上述地區的“首筆”陸續落地。
同時,還可以看到,多地也相繼建設了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基地、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等。以上海為例,2023年4月11日,上海市場監管局公布首批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示范站(點)名單,其中,有11家單位成為“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15家單位成為“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40家單位成為“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點”。
納入示范基地的企業,可以將其商業秘密進行評估,像知識產權一樣向金融機構進行質押融資。在各地知識產權局、公證處、銀行等相關機構和部門的共同推動下,以“商業秘密”作為質押融資的案例開始出現。
據媒體報道,2023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利民管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獲得三峽農商行伍家支行100萬元貸款,成為湖北省首筆商業秘密質押融資貸款。
之所以利用該方式貸款,是因為這家企業的有形資產均已抵押,且專利權、信用貸等融資方式已經使用過。于是,在具體評估方面,宜昌市伍家崗區市場監管局,在武漢光谷知識產權研究院支持下,聯合武漢市一家公證處,利用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上聲明該企業對秘密的先創性,并出具公證書證明企業對秘密的獨占性。
再以興業銀行溫州分行為例,該行披露,今年3月29日,興業銀行溫州分行成功為浙江錦佳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授信1000萬元,并發放首筆650萬元貸款,是浙江省首筆商業秘密授信貸款。
根據該分行的介紹:“商業秘密是企業最核心和最具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往往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然而,由于其非公開性和難以量化的特性,導致大量有價值的資產資源在‘沉睡’閑置,在融資領域得不到充分利用。”
評估仍舊有賴于主體資質
可以說,在當前銀行服務科技企業、新質生產力企業融資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已相對成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即企業可以將自有專利權、商標權質押給銀行機構,銀行機構按照一定審批條件予以企業貸款資金。
但作為一種新型無形資產,商業秘密如何評估是一項難題。
在上述興業銀行提供商業秘密貸款的案例中,該行也提出來一個商業秘密融資的普遍問題,即如何通過產品、管理、機制的創新,打通登記、抵(質)押、評估、流通、變現的通道與路徑,形成風險管理閉環。
一位國有大行分管對公業務的支行行長告訴記者:在其經驗中,上述貸款大多是信用貸款,銀行在發放無形抵質押物貸款時,主要還是看相關貸款企業主體自身的信用資質。如果相關銀行設置了“商業秘密”這個押品品種,在實際業務中一般會按知識產權處理;且如果主擔保是信用擔保方式的話,那么“商業秘密”就不需要走認定和評估流程。
與此相比,目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融資模式已經日漸成熟:專利質押貸、商標質押貸、專利商標混合質押貸、知識產權許可收益權質押貸、知識產權跨境收益貸、知識產權并購貸、知識產權質押+信用貸”增信增貸模式、“知識產權質押貸+融資擔保”模式等多種產品和服務模式頻出。
這其中,需要有相應的激勵措施,比如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披露,該局就會同上海市財政局、金融辦、上海金融監管局試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前補償”機制,支持該市融資擔保中心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保證金”再擔保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對各類無形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的探索,商業銀行、各地知識產權部門、評估機構正在逐步積累案例和經驗,以更好地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新質生產力企業“輕資產、缺擔保”融資困境。